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 张文涛)秋天的古城区充满生机。直播间主播热情推介时令稻米、虾米、香米、土鸡蛋、蘑菇等农副产品,冷链物流车巡视田间地头……谷城县将以加强电子商务、资源盘活、模式创新为抓手,探索“产好、销好、增收”的地方产业振兴新路子。截至目前,全州已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335家,其中石花酒业、玉皇田茶业等11家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。建成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多个。在西北省份湖北,工业繁荣发展的景象清晰可见。农民收入不断增长。加强电子商务,给农产品插上“云端翅膀”。 “大家好,欢迎来到讯威盛康直播间,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相叶云梅,云梅今天带来的是我们盛康市的豆瓣酱,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” 10月20日,在“讯威胜康”直播间,主持人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产品。 “盛康豆瓣酱”俗称“黄豆”或“黄豆”,是当地村民用蚕豆、黄豆制作、晒干的一道美味佳肴。列入襄阳市第八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借助直播销售渠道,当地“大豆”销量翻了一番。就在几年前,当地农民还常常担心他们的产品的市场。如今,充满活力的直播间打破了地域障碍,让原本“闺房里长出来”的优质产品走向了更广泛的市场。市场。申康豆瓣酱、瑞德蜂蜜等不少本土特色品牌纷纷趁此形势脱离行业,成为区域振兴的生力军。这种转变源于当地农村工业与电商的深度融合。 “我们正在打造专业电商产业园,积极对接各大线上销售渠道,重点建设农场直播间、组建本土主播团队。”讯威盛康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先生表示:“目前,我们电商产业园可展示、销售200余种农产品,60名主播可同时进行直播和产品配送。常温库和冷冻库可储存1万吨农副产品,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及副产品的存储问题。” 农产品及农产品销售和储存“随着电商的启动和冷链物流的畅通,稻米、虾的销量成倍增长,好米卖好价钱。”盛康市稻虾养殖户吉鹏说。盛康市的做法是故城县努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新业态的一个缩影。 Kojo继续在云端工作,同时,我们正在积极发展我们的电子商务实体。同时,公司注重发展内生实力,通过壮大本土直播人才队伍,积极探索有效的“直播+供应链支撑”模式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000多家,各类电商微企业1万多家。不仅如此,古城也积极参与 在发展跨境电商中充分利用海外仓资源提高当地企业的外贸出口。目前,谷城县已建成中国有机谷电子商务产业园等5大功能园区,正在打造集跨境服务、云仓储物流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。状态。通过整合县村三级物流资源,创新“快邮达”模式,物流效率提升50%,成本降低30%,有效畅通农产品上游渠道。该县依托“电子商务+产业基地+品牌”模式,推动农特产网上销售突破1000万元。 2024年,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9.5亿元,其中农产品网上销售5.64亿元,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200元。盘活资源,唤醒“沉睡的资产 随着电商浪潮的兴起,过去的“沉睡”资产正在成为屏幕外当地产业发展的新支撑。连日阴雨过后,天气逐渐好转。10月22日,谷城州城关市乐嘴村400亩稻田里,收割机正在满负荷收割成熟稻谷。与往年不同,今年的田地显得格外特别。 联合收割机后面是一台打包机,它将铺开的秸秆快速压缩成整齐的方形捆,然后直接装载到卡车上进行运输。他们脚下的400多亩,直到去年还是闲置的低产地。 “过去,人们担心洪水季节会发生洪水,而旱季则担心缺水。 “这些田地都是支离破碎的,很多都荒废了很多年,没人愿意去碰它们。”习合作社主任龚冰冰回忆道。投资者通过该县的开垦项目在这里大规模种植水稻,并实施了完整的秸秆处理计划。 “这片土地不仅提高了优质粮食产量,增加了农民收入,而且一石三鸟,优质秸秆卖给周边农民当饲料,劣质秸秆则送到火电厂作为生物能源发电原料。”在古城,一系列盘活资源的举措正在取得成效。同县慈河市胡家泉村有一棵老银杏树,已有1700多年的树龄。每年秋天都有许多客户来访。这里是一栋废弃了10多年的老房子。经过“三都”普查清理,去年人们将小镇改造为民宿单元,以发展“老木+民宿”经济,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。累计接纳居住人数超过3000人休闲和学习的体验。村内已建成民宿15栋、乡村别墅2栋,为20余人提供居家就业。 “一年3万多块钱,还能照顾家人,已经很不错了。”村民黄大姐说。静子村是一个典型的山村。壮大集体经济,退山荒地,大力发展油茶、蔬菜等绿色产业。 “以前我的年收入不到5万元,现在已经超过30万元了。”村村长齐凤林表示,在齐河市的支持下,引进了投资2亿元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,开启了“建山风景村”之路,让50多人在家就业,“三资”,为全面盘活片区,增加集体收入,释放最大利润,为群众致富,城关市傲君山村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,注册成立湖北隆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,将优质旅游资源全面打包交由公司统一管理。公司每年向村组织支付全部管理费。 “我们新建了森林旅游步道、休闲站,引进了太空舱等文化旅游新业态,并进行营销,让专业人士旅游。有了专业的人,‘三都’的价值就会不断提升,造福于民。”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表示,未来,有机农业中的取水点、垃圾处理设施、休闲等管理 区域等也将移交给公司,以充分利用资源。与此同时,老君山村利用青山绿水,以青水为资本招商引资,大力发展林业经济,种植中药材,建设“君山药谷”基地,吸引农民务工。 ,家庭人均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。从闲置土地到高产田、延伸产业链帮助农民增收,故城县不断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。目前,全县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,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,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8家。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资源盘活和产业现代化中获得稳定收益。与农民合作、共谋繁荣,振兴乡村产业,不仅要“做出点东西”、“卖好东西”,还要让尽可能多的村民受益。创新农业商业模式是重要这是其中的一部分。秋耕终于开始了。连日来,湖北新光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邹立成带队走访多个城市的油菜种植户,签订种植协议,一一开展种植。油菜籽生产一直是故城县的农业支柱产业。在精工种业的支持下,油菜品种不断改良,单产大幅提高。目前,该县拥有油菜籽生产基地1万多亩,3000多名农民通过产业链稳步增收。 “未来几年,我们将把油菜籽生产基地规模扩大到3万亩以上,开发培育更多优质油菜籽品牌,实现更高的油菜籽单产,坚决保证丰收。”邹立成说。故城市作为全国油菜籽生产大州,集政策、集各方资金,全力支持圣光种业等大企业做大做强,探索优质高效油菜生产新模式,推动全州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 “去年,我第一次开始生产油菜籽,并与圣光种业签订了回收协议,所以我没有后顾之忧。”石化市大户胡世才也带动周边50多户参与。去年每亩地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。不断拓展产业链,完善价值链,打造“一城一业”、“一镇一品”特色农业。金邦灵菌业有限公司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构建了故城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格局,现有农户6000余户,近4万人种植和销售食用菌。故城石化西家村村民程良芬在该公司食用菌基地工作。月收入3000,可以照顾家人。两个好处。近年来,谷城市以建设“农业特色县”为目标,创新引入订单驱动利润返还、分享合作等利益机制,带动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规模农户合作化发展。实现精细农业、优质农村、优秀农民三位一体,致力于打造壮大茶叶、食用菌、油茶、畜牧水产、优质粮油、中药原料等六大特色农业链条。 “这种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农业在作物管理规模化、标准化方面的优势,不仅如此,还充分调动了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积极性,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。“质量稳定,品牌价值提升。”湖北星光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立成说:“目前,谷城田间常常是一片热闹景象,村民们拉着满载各种农产品的卡车在门口排队称重。 临时采购点,买家现场送货。 “现场”方式的“线上线下直销相结合”,减少了中间环节,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。这为农民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。农业经营模式全县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806个和农村合作社若干个,家庭农场424个,规模农场1200多个,土地流转总面积14.8万亩。通过订单农业、存量生产分红、合作、合资,这些新实体根深蒂固。农民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农民不仅是生产者,也是产业发展的参与者,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。